发展适合中国的IDM企业首页 > 案例展示

发展适合中国的IDM企业

  • 型号:LDX-K3050
  • 输出电压:0-30V 输出电流:0-50A
  • 来源:大鱼游戏官网
  • 发布时间:2025-11-12 10:20:52
  • “我不想简单笼统地说,中国是否会出现英特尔,但我希望能出现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IDM企业。我相信,
  • 在线订购

  “我不想简单笼统地说,中国是否会出现英特尔,但我希望能出现适合我国市场需要的IDM企业。我相信,中国在积极拉动内需的背景下,一定会出现一个比较强大的企业,它并不全是英特尔,也并不全是三星,而是一种新的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

  由跨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北京分会和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固态和集成电路技术国际会议,近日在京召开。这是一个在本领域具有权威性的系列性学术会议,不仅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各高校科研学术机构代表出席会议,英特尔、三星这些国际著名的IDM企业更是纷纷云集于此。

  “中国未来能否出现英特尔这样的IDM企业?”在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固态和集成电路技术国际会议共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阳元时,《科学时报》记者将这样的一个问题抛给了他。

  王阳元说,像英特尔这样的IDM企业在中国至今还没再次出现,集成电路制造在中国仍处于转型阶段,也就是在为下一个市场之间的竞争的到来作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积累。

  从目前来看,中国只能算是一个集成电路的消费大国,而不是产业大国,更不是产业强国。目前,中国内地生产的移动电话、电视和激光唱片、笔记本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50%、31%、43%、80%和40%。中国目前已变成全球上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中国集成电路的工业规模在世界上的比例持续上升,从2000年的1.3%上升到2007年的7.54%,预计2010年将达到11.4%,2020年将达到14.4%。

  “今天的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能为集成电路技术提供巨大的消费能力。”王阳元说。

  1958年世界半导体技术刚刚起步后不久,中国就建成了第一个晶体管厂,今天我国的信息产业和网络系统建设所用的许多核心集成电路却仍依赖于进口。王阳元说,这并不一定是技术的原因,一个科学技术能不能或者大工业生产能不能够实现,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环境、政策、体制能否适应。集成电路一定要有完整的生产线、要有应用才能发展。

  “目前,CPU的研究工作和制造工作中国都有,但我更看重的是我国的CPU研究和生产能否适应我国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能否满足国家建设和国防安全方面的需要。”王阳元说。

  为了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中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如“908工程”、“909工程”等,在这些重大工程的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已形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电路封装三业并举,形成了一定的集成电路供给能力。

  “环境在逐步改善。”王阳元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会逐渐变得强大起来,“我相信10年以后我们大家可以从消费大国变成产业大国,再过10年变成产业强国,这是我们的目标。”

  关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研究,王阳元坦言,虽然从整体看来,我国的实力还不如美国,但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在一些集成电路的新技术方面走向世界前沿,今年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最权威的国际电子器件会议(IEDM)上,仅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就有4篇论文被录取,这个数目可以与美国最著名的大学相比。这些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在逐步向产业化方面转移。

  “从世界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50年的历史情况看,系统的分析和原创性的研究对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非常非常重要,而将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结合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王阳元说,而他们也正在提倡产学研的资源共享和和谐结合的开放环境。

  王阳元向记者透露,中芯国际北京公司、北大微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中科院微电子所已联合发起成立一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通过将4家单位的资源共享,实现产学研结合,开展32纳米、45纳米、65纳米等的集成电路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目前,该联合实验室的建议已获得北京市领导的审批,具体实施方案已在申报之中。

  而对我国的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王阳元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建立一个合适的发展目标,如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从消费大国变成产业强国,所谓产业强国,就是在产业规模上占世界的15%~20%;其次,要拥有集成电路的新器件、新设计、新电路等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要在引进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们能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再次,在涉及国家安全的、国防建设的芯片要能自己制造,不要受制于人,并在15年内实现自给;最后,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某些领域有所突破,能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相关产品